网站支持IPV6 | 无障碍阅读 | 适老化模式
当前位置: 首页>>专题专栏>>档案史志

《民乐年鉴2023·民联镇》

来源: 作者: 民乐县地方史志办 日期: 2025-03-05 10:21

【概况】    民联镇,地处民乐县城东北,东接山丹县,南与永固镇相接,西与洪水镇、三堡镇毗邻,北与六坝镇相连,平均海拔2100米,辖区面积335.33平方千米,耕地12.65万亩,退耕还林10.3万亩。有上翟寨村、雷台村、龙山村、郭湾村、杨庄村、贾西村、黄朱庄村、高寨村、顾寨村、刘新村、张明村、河湾村、屯粮村、东寨村、西寨村、太和村、东升村、下翟寨村19个行政村、118个村民小组,6065户22321人,其中常住人口4596户15620人。全镇共有分散特困供养户75户77人,低保户411户1024人,其中一类低保户56户109人,二类低保户232户553人,三类低保户101户291人,四类低保户22户71人,重度残疾人249人,困难残疾人191人。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790元。

【产业发展】    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条底线,对标对表县上下达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任务,与各村签订粮食安全目标责任书,逐村逐户逐地块核查落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,建成高寨万亩水肥一体化马铃薯种植基地、河湾村3000亩水肥一体化小麦种植示范基地,带动落实全镇粮食作物面积8.76万亩(小麦3.87万亩、马铃薯1.84万亩、玉米1.52万亩、豆类0.42万亩、大麦0.82万亩、其他0.18万亩),占总播种面积的69.4%。立足干旱缺水和土地地块“散、小、乱”的现状,抢抓政策机遇,在太和、郭湾、顾寨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水肥一体化项目1.9万亩,全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达到9.4万亩,水肥一体化项目4.3万亩,引益入童水网连通工程顺利竣工,夯实灌区水利基础设施,为优化水资源配置、助力乡村振兴、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推进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,坚持“内联外引”,加快培育中药材生产经营主体,建立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500亩,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.5万亩,新建中药材加工小作坊2个。以爱味客二期加工项目为契机,依托建成的张明、高寨等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,引进亚盛集团等经营主体扩大加工型马铃薯种植面积,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.84万亩,向爱味客交售订单1.58万吨。按照“长廊引领、市场带动、种草养畜、规模经营”的发展思路,持续打造洪平路养殖产业示范长廊,新改建养殖小区3个,建立优质饲草基地1万亩,积极引进青海等地农牧民发展牛羊育肥,培育规模养殖户680户,主要畜禽存栏量达到13.5万头只。

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】聚焦“两不愁三保障”底线任务,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,紧盯544户脱贫户、3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农村特困供养户等重点特殊群体,严格落实“四个不摘”“三个总体稳定”要求,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,按照“不少一村、不漏一户”原则,扎实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,新识别纳入监测户88户。有效衔接资金,在太和、东升、复兴村实施人饮工程项目54公里。有序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,走访慰问特殊困难群体800余人,关爱服务活动40余场次。

【乡村振兴】    建立健全“乡镇主体、村组主干、上下联动、高效有力”的工作机制,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,着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。全年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00余吨、回收废弃地膜100多吨,实现乡村面貌改观、人居环境变样、农村形象提升。扎实开展乡村建设示范行动,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,巩固提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;积极推行集体土地公司化运营改革,率先在高寨、张明、屯粮成立农业股份有限公司,促进土地整体流转,一体经营,实现农户、村集体和经营主体共赢发展。

【生态及地灾搬迁】    牢固树立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的理念,不折不扣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、市委、县委生态地灾搬迁工作要求,始终把做深做细做实群众思想工作、讲透讲清楚讲明白搬迁政策贯穿始终,逐户逐人宣传搬迁惠民政策,帮助群众算好搬迁“生活账”“经济账”“发展账”,树立村组干部、党员先行搬迁的标杆,动员一人、同意一户、搬迁一片,形成以点带面、以面推进的工作格局。统筹工作合力,落实党政主要领导抓难点村、整合领导力量抓重点村、镇村干部和联系单位包户机制,引导任务完成好的村持续宣传发动,加大重点村和后进村督导力度,强化工作调度,形成先进带后进、赶超进位的工作格局。全年共落实生态地灾搬迁541户,尾款收缴、贷款办理、钥匙领取和装修入住工作稳步推进。

【生态环境保护】    按照“扩林草、强畜牧、保生态、优环境”的总体思路,完成郭湾、河湾、东升村新一轮退耕还林5000亩;以龙山、上翟寨、高寨、黄朱庄等村为重点,积极争引退耕还林后续扶持项目,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补植补栽6.3万亩,设置防护网140.6公里,架设远程监控设施5套,严格落实护林员巡防管护制度,退耕还林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。严格落实封山禁牧要求,引导农户建设规模化集中养殖点,积极推行种养结合模式,走出一条以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。

【民生保障】    深入开展“三进三问三查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”活动,共调处矛盾纠纷38件,化解各类风险隐患28起,解决群众诉求212件。全面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和民政兜底保障政策,累计发放退耕还林、耕地地力保护等惠农补助资金1083.96万元,为75户五保户发放补助资金53.84万元,为411户低保户发放补助金额356.8万元,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86户117.7万元,实现困难群体应保则保、应兜则兜。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各项政策,镇域教育事业均衡发展。积极落实退役军人优抚政策,完成优抚对象系统录入,发放优抚资金90.8万元。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,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标。

【社会治理】   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“一岗双责”,切实抓好道路交通、消防、学校、食品药品、农业生产等领域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,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,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环境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积极构建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,建成镇村调解委员会19个、配备调解员95名,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1件。持续深化平安民联、法治民联、善治民联建设,组建基层政协议事室17个,纵深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,扎实开展禁毒帮教管控,社会大局长期保持安定有序。

【基层党建】    紧扣“抓班子、带队伍、强素质”党建工作思路,认真履行“第一责任人”职责,全年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18次、基层党建重点工作推进会议6次,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9个,改建高寨、张明等党群服务中心4个。落实月提示、季督查、年考核制度,听取班子成员和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专题汇报4次,开展专项督查4次,约谈村党支部书记3次,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建第一责任有效履行,镇村班子凝聚力、战斗力不断增强。持续加强村班子队伍建设,开展村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培训6批次,培养村级后备干部93名,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1个。组建洪平路养殖示范长廊片区党委,推行“片区党委+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的运行模式,有效盘活洪平路养殖小区,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,解决了养殖户贷款偿还等历史遗留问题。深入推进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“提标培增”行动,在屯粮等村开展集体土地公司化运营试点,3个村集体经济达到40万元以上,11个村集体经济达到10万元以上。充分发挥19个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,采取“党支部+党员+公益性岗位+网格员”的模式,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。深化“党建引领、五治融合”基层治理模式,健全“一约四会”制度,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,推进乡风文明。加强对各类信访问题的研判,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化解工作制度,妥善处置各类矛盾。结合“一活动一行动”积极开展关爱服务活动,以高质量党建促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按照“长廊引领、市场带动、种草养畜、规模经营”的发展思路,大力推行种养结合,形成规模化养殖发展壮大产业。围绕五星级党支部创评及乡村振兴“岗位大练兵、业务大比武”活动,发动党员干部广泛参与乡村治理,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、战斗力、凝聚力。